——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八 一位年深日久的朋友,埋头做自己的学问,很少在公共讨论中发言。在不久前的聚会中,他说了一句话:“不管怎么说,韩寒是一个符号”。 一个人成为一个“符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符号本身(能指)与它所指代的对象(所指)之间的脱离与断裂。 某种符号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人们便较少关心符号本身,更倾心于自己塞进符号中的含义。当韩寒被当作某种符号,他这个人本身便不重要了,出生在某年...
——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七 有关韩寒的讨论,涉及面之广,时间持续之长,令许多人不能理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之间意见出现了分歧,甚至是严重分歧,有人用了“撕裂”这个词。这种经验对许多人来说是第一次,实际上这正是需要关注研究的原因。 人们在想,为什么我此前如此信任某人,在几乎所有问题上与他/她的意见一致,在工作中也始终配合默契,但是目前的讨论中,却与我的看法截然相反?互联...
在区分了直接暴力和称之为“语言暴力”之后,再来补充谈谈后者,这也是许多人感到忧虑的。 骂人肯定是不好的。哪儿不好?不知道自我克制。个人修养有待提高。但是我想给出骂人的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对于语言的理解有误。 先举一个例子吧。《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出于对宝玉和凤姐的强烈不满,赵姨娘给了马道婆一些银子,让她弄布做成小人像,放上写着这二位生辰八字的纸条,然后用针扎,做法诅咒他们。结果那边这叔...
文慧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之后,曾任东方歌舞团的舞蹈编导,后来是现代舞编导和表演者,为中国当代舞蹈剧场早期骨干。2008年,她长达8个小时的作品《回忆》,在欧洲各地演出,很受好评。2011年春天,她只身带着机器,从北京出发,去云南父亲的出身地云南易门,找到了祖父辈的三奶奶,她父亲的婶婶,拍摄了这部纪录片《听三奶奶讲那从前的故事》(75分钟),如此不同和令人惊喜。 三奶奶名叫苏美玲,83岁,面目清癯,谈吐清...
——我们如何学习讨论之四 提要:公共生活中说真话的要求,不同于私人生活中“诚实”的要求。在今天,给出私人生活中的宽限,并不等于放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底线。 当我们不断给出参与讨论者的平等资格,不限于财产、年龄、性别、意见分歧等,实际上也在促进讨论中的互相信任。 种种信任中包含着一个前提是,发言者需要说实话。他需要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依据自己掌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真实想法,将它们公开说出...
崔卫平小时候浑浑噩噩 上课做小动作 老师讲课听不懂 考试勉强及格 被文化革命的飓风 一举刮到大街上 看大字报 听别人议论 观看战斗表演 从此对这个世界有了兴趣 觉得那是一个变化莫测 日新月异的场所 经常会有神奇的东西出现 不记得路是因为 道路这种东西 不是停留在那里 而是会自动生长 自动延展的 下次遇见它的时候 它就朝别的方向转过去了 记了也没用 观看变换的世界 也参与它的变换 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最喜欢的小说有《老实人》 做人做公民的榜样是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