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与友人一道发起做了一份《让中日关系回归理性——我们的呼吁》,一共十条,实际上是从这里和那里采集而来。我们的社会不乏理性的考虑,但是需要将它们大声说出来,让人们能够看见和听见。它同时也是一个问路的文本。以一种薄版本(不饱和)的方式,探测不同路径朋友们的意向,请教不同面向朋友们的意见,促进其更加完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066b0101b69b.html
  今天回答了两个媒体的访问,要点如下:
  回答记者的访问
  1、事情的缘起:对于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不满、对于街头暴力的忧虑、以及回应大江健三郎等人的联署,礼尚往来。
  2、呼吁这么多条,哪一条最重要?有两条同时重要:一、不希望目前的争执影响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二、反对战争和街头暴力。
  3、希望达到什么?希望有“理性中国”的声音,而不是给人“暴力中国”的印象。实际上也不是后者,只不过缺少大声说出,我们希望大声说出理性的声音,让人们能够听见。
  4、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最头疼,是警察叔叔才问的)。老实交代,在中秋节的时候,与朋友在郊区游玩时讨论的文本,因为我们也不可能举行什么会议。不超过十个人参与讨论。
  5、什么人参与联署?知识分子(大陆、台湾、香港)、政府职员、学生、农民工、个体户司机、企业家。有持异议者也有毛左。
  6、对于联署人数满意吗?答:不以联署人数来估计此事的意义。中国不是自由民主社会,人们不习惯以签名的方式表达意见。但是会在微博上说“支持”。
  7、有反对声音吗?答,有许多、很多。自由派朋友认为靠官方太近。社会批评主要认为对日本太温和,像是汉奸言论。
  8、这个理性声音是不是对于中国社会也有意义,不仅是针对钓鱼岛事件?答:有。第一,民间要学会对于国际事务发言,不能老是被政府所代表;第二,未来的中国社会变革中,也特别需要理性的声音。
 

话题:



0

推荐

崔卫平

崔卫平

10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小时候浑浑噩噩 上课做小动作 老师讲课听不懂 考试勉强及格 被文化革命的飓风 一举刮到大街上 看大字报 听别人议论 观看战斗表演 从此对这个世界有了兴趣 觉得那是一个变化莫测 日新月异的场所 经常会有神奇的东西出现 不记得路是因为 道路这种东西 不是停留在那里 而是会自动生长 自动延展的 下次遇见它的时候 它就朝别的方向转过去了 记了也没用 观看变换的世界 也参与它的变换 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最喜欢的小说有《老实人》 做人做公民的榜样是伏尔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