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像我这样的人,能够遇见黑社会,也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
  2012年8月5日大约晚八点钟,我吃完晚饭,出门散步,也想在街边买点水果回来。
  出了小区往右拐,是一个十字路口,我慢悠悠走过去。突然,马路对过东北角上一片惊起,水果摊上的人们四散逃离,气氛十分紧张。说是水果摊,大都只是一个三轮车。上面放着这个季节常见的桃、葡萄、西瓜等。那上面还挂着一盏灯。
  等我走近,人群已作鸟兽散。但是那种仓皇的气氛还在,周围几个围观群众脸上露着惊愕的表情。
  我往超市的方向走,心里也并不想进里面买水果,只是希望能够在路上遇上个把水果摊。
  路边卖衣服的小摊上。三个穿制服的城管,两男一女,在听过路群众讲述:“他们戴着草帽,每回收十块、二十块不等”。
  神使鬼差地,我这个不看热闹的人,居然停下了脚步。很快就弄明白了。刚才驱散水果摊的,并不是真正的城管,而是冒充的人们。
  “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一名城管转过脸来问我。此人三十来岁,面目和善。
  “不知道啊,今天第一次听说。”我赶紧说。这种关键时刻不能谎报军情。本来我想加一句“我是打酱油的”,觉得街头说这种话不合适,话到嘴边又压了下去。旁边马上有人接口道:“以前没有,就这四、五天。”
  但是我也不能无所作为啊。马上跟了一句:“算了,就让他们在这里卖水果吧。都晚上八点多钟了,这些人也都不容易。”
  城管哥哥一听皱眉毛:“那多乱啊”。
  我答:“我们在这附近住着的老百姓,不嫌乱啊。这不也方便了大伙?”
  城管哥哥笑了起来:“嗬,(这些人)就是你养成的。就是你们养成的。”
  我也笑了起来,点头称是:“对,对,对。我对此要付一点责任。我对此要负多一点的责任。”
  我继续往前走。但是路边的蚊子太厉害了,成群地扑到脸上来,只好掉过头来原路返回。这时候在超市门口的空地上,已经有至少两辆卖水果车走进。有人说:“他们还会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一辆白色轿车急速靠近,从车里下来是个戴草帽的人,皮肤黝黑,像是刚从山里出来的。他们冲向水果摊,马上人群中又是一阵惊慌。
  我比较冷静。想到要记住这辆车的车牌号,但是发现这辆车后面的车牌被摘了。又绕到前面去记,当时记得非常清楚,“京”字打头,尾号有“x32”的字样。心想再遇见城管,可以转告他们。帮助抓坏蛋,是我们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就在这时候,两位男性城管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过来。问这几人:“拿证件来看看。”
  其中一个人拿出了一个证件,有点像驾照。天黑,我看不清楚。其余至少两位分别打起了电话,与什么人联系想要求救。正是他们站在路边打电话的样子,不知怎么,一下子让我想起了香港电影中的黑社会。
  我开始观察这几个人。城管也将他们拢到了一起,更方便我的观察。
  很有意思,他们至少三人长得十分相像,矮墩墩的,小眼睛,圆脸膛,身材粗壮,个子大约在1米68左右。乍一看,就像三胞胎,还有一人离他们较远。
  除了被太阳晒得乌黑这个共同点,还有一个就是他们头上的草帽。显然是新的,不宽,有点像小圆帽,看起来不适用。尤其是这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半,年轻人头上扣着一顶草帽,还齐整整的,显得完全没有必要。
  城管哥哥开始对他们训话。“你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不能跟(那个)黑社会似的,要做得让xxx人民能够接受。”(“xxx”指我们住的这个地方,这我就免了。)此人一边说,还一边看了我一眼,让我不免觉得这一番文明语言是说给我听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这些人电话给了谁,他们的身份是否已经明白,城管是否弄清楚他们的头儿是谁,我一点也不知道。
  一听“黑社会”,我开始觉得还蛮般配的,与我头脑中出现的想法完全一致。起码他们来历不明,在街头横冲直撞,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转而再一想,我就想笑,实际上笑出声来,并不停地笑下去。我在任何一部电影当中(包括黑色电影),也没有见到黑社会是如此装扮,如此朴素大方,直截了当:主要是因为一顶新草帽!那玩意扣在他们头上,像是某种组织标志,或者制服、暗号之类,也像是他们的护身符。其余他们与周围人毫无二致。不排除四、五天前,他们确实是某个山里从自家桃园里摘下果实的果农。转而,就开始打劫与他们一样从树上摘水果的人们。
  毕竟不是专业的围观者,没有把事情弄清楚我就回家。走到原先那个十字路口,顽强的水果车已经出现,卖水果的大姐蓬头垢面,依旧神色慌张,像母鸡一样在车前车后来回扑腾,护着自己的水果,提防有人接近这辆车。
  “是那些戴草帽的人吗?”我问。“可不”,她答:“好几天了,黑社会。昨天上午跟我要了十块,下午要了二十。”她也用了“黑社会”这个词。
  我安慰她:“没事了,城管已经把他们扣住,在那儿训话呢”。开始我说的她听不进去。后来看到我从容不迫地挑选水果,才半信半疑。
  我问:“苹果多少钱一斤?”她答:“五块钱一斤。”
  我顿时喊了起来:“这么小的苹果,五块钱一斤?”接下来我开始“跑题”了(我最近常用这个词),重新变为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家庭主妇,完全忘记了自己刚刚在城管面前替她们求过情,说过好话。
 

话题:



0

推荐

崔卫平

崔卫平

10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小时候浑浑噩噩 上课做小动作 老师讲课听不懂 考试勉强及格 被文化革命的飓风 一举刮到大街上 看大字报 听别人议论 观看战斗表演 从此对这个世界有了兴趣 觉得那是一个变化莫测 日新月异的场所 经常会有神奇的东西出现 不记得路是因为 道路这种东西 不是停留在那里 而是会自动生长 自动延展的 下次遇见它的时候 它就朝别的方向转过去了 记了也没用 观看变换的世界 也参与它的变换 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最喜欢的小说有《老实人》 做人做公民的榜样是伏尔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