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0年09月20日 13:31

这就是你们自己的力量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15日 11:54

我就是那个与虎谋皮的人

(短论两则)             

“与虎谋皮”是一个传统的说法,看上去如此“智慧”,尤其是放在政治生活当中。我最近听到的批评有,某人在“与虎谋皮”呢。

然而,如今的权力与古代君王的权力,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权力是以“我”(人民)的名义而运行的,它不能离开“我”的名义。离开了“我”的名义,就失掉了它的合法性。

正像最近习近平先生所说:“权为民所赋”。

那么,我就来问问自己了——为什么我要赋予权力给别人呢...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13日 11:23

政治言说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这个话题,胡锦涛先生本人有着更为精辟的表达:“核心的问题不是政治体制要不要改,而是朝着什么方向改。”(见《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这才是一下子点出了问题的本质。他的这句话表明,同为“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标题之下,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表述,它们朝向不同的面向。

内卷化的权力

在引用了胡锦涛先生的论述之后,这篇《划清中...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11日 11:02

代课老师将我启蒙(旧文一篇)

按:我上小学的时候浑浑噩噩,麻木不仁,老师上课听不懂,做作业马马虎虎,考试勉强及格。直至1969年12月随父母下放,在生产大队的初中部里遇到了七名代课教师,他们都是清一色回乡知识青年,66、67、68届高中生不等。是他们的智慧和风采,将我启蒙,我迄今感激他们不尽。

在被称作“知青大军”的浩荡队伍中,有一支人群至今没有被人们提起。这便是“回乡知识青年”。现在的青年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若不论户口所在地,他们...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6日 14:21

政治的空间与政治家的时间

温家宝总理8月20日深圳讲话,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以看作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吁求,而不仅仅是朝向体制内部的举动。  

这项改革的核心,温总理说得很清楚:“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显然,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只是来自体制内部。改革的目的,是想将一些人手中较少受限制、有时候是几乎绝对的权力,变成相对的权力。

尽管这是一个十分合情合理的要求,但是实行起来难度...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4日 11:47

告别乌托邦——访问潘鸣啸先生

第一次见潘鸣啸先生,是在秦晖先生家,一个儒雅的法国学者,高个儿,神态睿智、宁静。他很快就让我觉得很生气。第一,他将汉语说得那么好,“儿”音那么准确;第二,他的神情各方面都像中国人,他的谦和,他的内向,他带一些无奈的微笑,仿佛已经探到了我们民族的根基,并从中生长了出来。他这样做,不仅让我对他的民族失掉神秘感,而且让我对自己的本民族失掉神秘感。

在同时失掉了对于两个民族的神秘感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对于...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0日 11:12

知识分子的自身相关

   (在《经济观察报》“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角色”沙龙上的发言)     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知识分子”这个话题,这就带来一个自身相关的问题。比如,存在这样的指责“知识分子不作为”、“知识分子不争气”,那么说这话的是谁?他本人是不是知识分子?当然,知识分子肯定也会自我批判,也会自我反省或者自嘲,但是情况不完全是这样。有时候人们说这话的时候,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知识分子,好像说的是别人,而不包括自己在内。 ...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26日 14:59

《在密云闭门思过》(外一首)

屋顶上的大风

像一群豺狼

互相追逐

带着它们的

劫掠物

草原上的狂沙

河面上的木棍

公路上的瓦砾

还有

熟睡的人们

梦中发出

呓语和哭泣

那些合床共眠

的夫妻

他们的梦

是分开的

有时候

一个人面对风暴

多么难啊

2010年4月

少奶奶的旅行箱  

少奶奶的旅行箱

红色的

一眼便可认出

最暴露的

也是最隐蔽的

香水

███牌的

巧克力

刘大磕巴形状的

白色的是胸衣

橙色的是耳环

紫色的是丝巾

猩红色的天...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02日 16:17

重读米奇尼克(之一)

(译者按)亚当·米奇尼克写于1976年的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波兰独立社会运动的最早、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在阐发“新演进”(A New Evolutionism)运动的起点之前,米奇尼克回顾了在此之前波兰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声音:它们是来自党内的“修正主义”和来自教会的“新实证主义”。 借用“教会”(世俗权力机构)和“圣经”(意识形态信念)这一对比喻,米奇尼克指出“修正主义者”相信“圣经”(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信任教会(现政...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9日 10:10

我给娄烨拍电影

回答娄烨影片中的问题

2010年6月24日下午三时许,我在出租车上进入东城区南锣鼓巷胡同,窄小的胡同堵车了。司机说,“前面在拍电影”。我说:“那就让我下车吧,我就是去拍这部电影的。”

这是第二次给娄烨演电影了。上回是他那部《颐和园》,这部影片最终被禁掉了。娄烨的这部新片是一部法语片,主要故事与场景都在法国,一小部分在中国。我在片中扮演一名被采访的知识分子,与我本人一模一样,没有脚本台词,既不换衣服也不化妆...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5日 10:23

第三波移民潮:免于被支配的自由

《时代周报》2010年6月24日

记者  韩洪刚

            

普遍存在的依附关系

时代周报:最近出现一股被称为第三波移民潮的现 象,和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次移民潮不同,这次移民潮的主体是社会各界知识精英和富商阶层组成。你会从什么 角度来看这一现象?

崔卫平:那些能够移民的人们,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经济保障的。然而这并不能让他们真正挺直腰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人做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仍然处于某种依...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3日 11:32

安提戈涅的负重

必须承担行动所带来的重力,这是最为困难的。与思虑不同,行动会产生结果,会打破一个看似安逸、平静的局面,会波及其他人,将他们也从原来的生活中拖出来,诞生一个新的格局。由最初的行动所导致的那个长长的链条,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行动者无法看到自己行为的全部后果,而一旦采取行动之后又变得无法更改,这是令人真正感到忧虑的。

拥有这种有关行动的张力意识,比没有要好一些。

——题记

  

                          ...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18日 10:30

韩寒——公民人文主义者

不管是作为小说家,还是赛车手,甚至是他时尚的个人形象,韩寒仿佛都更加适合“小资”消费。但他本人绝不是一个小资,他与小资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与小资有着完全不同的知识系统。小资看世界,事先准备一本书或几本书,一部电影或几部电影,他们需要在别人的引导之下,才能够看见和理解这个世界。换句话说,需要抱一块石头才能沉到水里。

韩寒也读书也看碟,但是他的知识系统,不是朝向已有的符号体系,而是直接朝向这个世界,是他...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8日 17:55

你的腹中有一千道光芒

有女同学问: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力量,来承受那么多痛苦的东西?我对她们说,我比痛苦还要强大。  

最有可能,在通向思想解放的漫漫长途中,每一个驿站也不能少。  

在这个沮丧的年代,你一定要振作。  

我曾经花时间来研究人性的幽暗。因此,还要花更多的篇幅,来表述人性的种种可能性,以及赞美人类。  

我推崇朱学勤先生所说,“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也许,比分析和深挖更重要的,我们需要找到另外一些起...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9日 10:58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悼朱厚泽先生

那一年,李锐先生也没有在《炎黄春秋》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言。有人告诉我,是因为他还没有满90岁。这样的安排让我感动。在这个主要是前官员聚集的场所,人们不是按照级别、官衔,而是按照年龄,起码这样符合中国“尊老”的传统。

座位都是随便坐的,自由组合。问身边的一位先生:“您是谁?”“我是朱厚泽。”他郎朗地答道。我飞快在记忆中搜寻,想不起来他是什么职务,但马上想起丁东先生主编的《怀念李慎之》那书,是用的朱厚泽...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5日 14:08

抱起室内所有的菊花——给张志新

抱起室内

所有的菊花

把她们揽进怀里

抱着你冰凉的身躯

复活的身躯

以这种方式

第一次接近你

将你带到蓝天之下

看四月的阳光飞舞

路旁的樱花

正吐出烈火般的光焰

多么残忍的

疏忽

他们轻轻一击

杀死了美

楼下的不明车辆

我要让他们看见

这就是我美丽

圣洁的姐姐

我把她佩戴在胸前

三十年之后

难道你的罪名

又复活了

回家的路上

我将满怀的鲜花

一支两支

依次放下

从巴沟

到知春路五道口

上地与...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5日 14:05

给本届亚洲年会执行主席的一封信

亚洲年会执行主席 尊敬的罗伯特·海弗纳教授: 

非常遗憾地告诉你,我被取消前往费城参加即将召开的亚洲年会。我非常珍惜这次与同行们交流的机会。我所参加的“圆桌单元”为“反对遗忘:历史、记忆和21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所提交的论文是《中国独立影像中的公共记忆》。

其中所谈论的近年来完成的十二部影片,它们涉及到土改、反右、大饥荒、文革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唐山地震等。这些影片主要采取口述史的形式...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5日 14:02

《张枣叔叔去世》 ——与女儿对话

你短信告诉妈妈

张枣叔叔去世了

你说

这是你

第一个有

具体记忆而去世的人

你说

张枣叔叔

无非就是

爱诗爱酒

可能还爱姑娘

他真的不是什么坏人

我说,孩子

不是因为他有害

他才去世的

生命本来就是

这么脆弱

这么无常

你说

好可怕啊妈妈

生命好孤独啊

生命离开生命

连声音也没有

我说,孩子

死亡也是

对于生命的赞美

是不是?

能去死

能受伤害

能孤独

也是对于生命

的肯定,是不是?

你说

你一直...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5日 13:59

谁害怕那只乌鸦

一部影片,既引起维希政权的不满,又招致地下抵抗成员的抨击;既在占领者的德国被禁止,又在解放之后的法国遭到禁播,导演因此被取消拍片资格两年,这就不能不激发我的强烈兴趣。它便是亨利-乔治·克鲁佐在1943年拍摄的这部《乌鸦》。当时的法国,属于“沦陷区”。

我们看过许多所谓二次大战时期的影片,都是后来拍摄的。对于同时期拍下的这类影片,实际上十分陌生。那些不得不妥协的人们,不得不忍受屈辱的人们,他们到底是怎样的...

阅读全文>>
2009年12月07日 12:08

两德统一中知识分子的角色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但是这并不直接意味着两德统一。起码四十年,两边的德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加入不同的国际组织,不仅互不照面,而且处于敌对状态。重提统一,谈何容易。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前几天在接受中国记者的访问时还说,即使到了“1990年1月,那时还没有人谈到两德统一” (《南方周末》2009年10月29日)。他主要指的是西德范围之内。这个话题是稍后浮现的。旋即,在知识分子之间,不管是左...

阅读全文>>